证监时报道者 陈昊 撞击松苏超的火爆热度,现在正重塑中国足球的流量格局。5月31日,泰州体育公园上万的人涌入场馆;6月1日,阜城对阵阜南州吸引2.2万名观众;6月15日,徐州五体中心更是迎来了30823人的上座率新高——这一数据已超过部分超赛中的现场观赛规模,“劫天流量”远超业界预期。
稳居榜首的南通队以海门遇乐队为班底引发关注,但遇乐队总经理协理确认,“最大的赢家不是我们南通,我觉得除了比赛本身外,从赛事情经济的维度来看,之前常州才是真正的大赢家”。对于苏超的爆火,郭双认为与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密不可分。“省政府统筹搭台,各地政府运用公共资源推动,文旅部门同-step配套服务,让民众群体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,使得赛事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‘公共产品’。”
郭双直言,苏超的讨论环境比职业足球更加宽松,直至今为止也没有达到完全做到的情况,但江苏通过苏超做到了一。“相信职业联赛未来也会向着这个方向做一些有趣的延伸。”对于比五大联赛更为商业逻辑的苏超来讲,郭双认为苏超的影响力是在于打破了“职业赛事=球迷专业”的固有框架:“职业联赛常因竞争激烈引发过激言论,导致家长不愿带孩子观赛;但苏超营造了‘拼搏即英雄’的氛围,让体校回归‘分享快乐’的本质。”
一个可喜的变化是,越来越多观赛者是以家庭为单位,越来越多孩子甚至到老年人也一起过来看看球。较至有不少外地人驱车几个小时赶到江苏,观赛之余与朋友们聚会——仿佛今天观赛行为已从“单一看球”延伸为“文旅消费场景”。
郭双对外透露,苏超的战略思路是:“过去存在于传统观念中的‘唯一金牌论’碰到体育这个大产业的发展,苏超必须要打破这种限制。同时各个城市也为足球爱好者打开了较好的通道,让体坛爱好者得到更多乐趣。”